【人物特写】生活就像攀岩 风景这边独好


2020年何川在布达拉攀登

“恭喜,七年六次攀登,何川、孙斌、Rocker成功登顶布达拉峰北壁”,2020年8月24日,一条振奋人心的消息在中国攀登圈里激荡。这是何川第六次向布达拉峰北壁发起挑战,距离他第一次攀登这条线路已经过去了7年。

何川,北京理工大学教师,光电专业2000届毕业生,自小在山城重庆长大,一个也叫做“合川”的地方。合川自古习文重教,何川的父母对他也有着非常质朴的期望,那就是好好学习,将来有一个好前程。1996年的秋天,何川从山城考入北京,后来,又留校任教、获得博士学位。

2001年,就当何川已经逐渐适应了都市繁忙的生活节奏时,偶然参加的一次云蒙峡穿越活动,让他想起了那个当年在山上奔跑的少年,也再次点燃了心中的热爱。也正是这次云蒙山穿越活动,成就了他与攀岩的不解之缘。十余年后,他又把家安在了山里。在北京白河山区,他的小院儿三面环山。而当年的少年,已成为了中国最具实力的大岩壁攀登者。2005年,开始负责管理“白河攀岩基金”;2006年,开始尝试和开发Dry tooling线路,在南坪完成2条多段传统线路首攀;2007年2月,在双桥沟攀爬了大批冰壁线路,包括“龙之涎”等多条WI4难度的线路;2009年,“雪鸟”极限先锋攀冰交流大会男子组第一名;2011年,“Black Diamond兵器时代”攀冰比赛男子组第一名……在从事业余攀登的这些年里,何川收获满满,留下一串辉煌的成绩。而收获荣光的背后,实则是何川的坚忍不拔和厚积薄发。

2015年何川在华山南壁独攀

“七年六次攀登”,在征服布达拉峰的道路上,何川从未停止过攀登的脚步。2012年8月,止步婆缪峰;2013年8月,在攀登了7段绳距、距离顶峰还有300米的地方,困住了脚步;2014年8月,带着更加充分的准备、更加娴熟的技术和能力再次冲击,却听到了队友不幸遇难的消息,转而下山参与搜寻工作;2015年8月,经历了在华山训练的准备,他信心满满,然而天公不做美,始终没能等到合适的天气进行攀登;2016年8月,何川感受到了从未有过的艰难,他想要放弃,却终究没能放下这份执着的追求。

2017年8月,他再次发起进攻,经过几天的攀登,只剩下三段绳距,所有的难点都已经通过,顶峰几乎近在咫尺!就在这时,一个保护点失效脱落,何川直接冲坠了七八米,胫骨骨折,于是,这年的攀登以一场“无以言表”的艰难下撤而告终。2020年8月,何川第六次向布达拉峰发起进攻。这一次,他和队友们选择的是北壁线路,攀登这面高耸的大岩壁,在经历了4天的风雨攀登后,终于登顶布达拉峰,实现了他追求7年的梦。

“攀岩对我来说是一个兴趣爱好,是工作和生活中的一个调剂。一直以来就是抱着爬着玩的心态,开心最重要。”虽然说是抱着“爬着玩”的态度,何川却从未懈怠过,一次次攀登,一次次创造,一次次改写记录。他多次在攀岩和攀冰比赛中夺魁,开辟了多条攀登的线路,创造了多次险峰首攀记录,也多次作为攀爬者参与纪录片的拍摄。作为一个业余攀登者,何川成为了中国民间攀登者的代表人物,已然将自己的攀登爱好发展到了极致。

何川正在做实验

何川是一名攀岩者,同时也是北京理工大学的一名教师。他将个人所受的教育以及大学教师的职业与个人业余爱好进行了完美的结合。“我是一个坚韧的人,能长期坚守一个目标。我所受过的教育对攀登有很大的帮助。攀登是一项很慢的运动,不同的场景需要不同的技术去应对,不同的情形需要不同的策略,理工科逻辑思维能帮助我清醒头脑,使我理智的面对攀登中的困难与危险。同时对于攀登安全保护系统的理解,也离不开工程训练基础。”在攀岩中,何川遇到过很多危险和困难,可他从未想过放弃。

何川从攀登中获得的精神力量和意志品质也直接反映在了日常的教学科研中。《光学测量》是一门对学生动手能力要求高、操作难度大的实验课程,何川长期承担该课程的教学工作。从课程设计到实验仪器维护,他认真细致地做好每一项工作,展现出了极大的耐心和韧劲儿。另外,何川还跨界开设了《数码相机性能评测》公选课,将自己的爱好特长转化为人才培养的实际行动,帮助学生提升摄影能力。

“多年来,何川主持包括自然科学基金在内的科研项目有十几项,所面对的挑战和困难不亚于攀岩。但是,何川与课题组的同事们一起,遇到困难能坚持,面对难关能克服,展现出了的良好作风。”光电学院党支部书记陈凌峰这样评价何川。攀岩塑造了何川坚忍不拔的意志和不服输的精神,而这一些宝贵意志品质也指引着他不断在教学科研领域深耕细作。

在人才培养方面,何川也有“独门秘籍”。担任本科生班主任时,他所带领的班级曾荣获北京市优秀班集体,班级里的学生更是出类拔萃。“他只比我们大两岁半,完全没有代沟,我们无话不谈,他给了我们很多帮助”。班长王阳评价班主任何川是良师益友。在何川的悉心指导下,王阳在校期间就获得了学校本科生最高奖徐特立奖学金,如今已是中国VR50强企业的首席信息官。除了给学生成长的建议和帮助,何川注重在精神上给学生以指引。在每个学年结束后,他都会送给每位学生一本书,在扉页写好寄语,激励学生不断奋进。如今,虽然学生们都已毕业多年,但他们与何川还都保持着密切的联系,时常分享工作和生活的点滴。

攀岩运动尤其是大岩壁攀登是一项危险系数比较高的运动,对于攀岩,何川有自己的原则和底线。“攀岩通常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努力做到最好,把最好的技术能力发挥出来,克服了困难;另一种是命运的眷顾,危险并没有真的降临。遇到危险,我首先会选择放弃,全身而退,安全回家是我攀登的底线。”对于攀登这一业余爱好,何川始终保持着理性的热爱;“对我来说,攀岩是一个弹性需求,一定要先生存后生活,然后才是攀岩。攀岩,是超越自我、实现自我的一种手段。”对攀岩这一业余爱好与生存、生活三者之间的关系,他同样有着清晰把握。

经过攀登的磨练,生活将会走的更远。何川说,“未来还会沿着现在的生活道路继续前进,学校的教学和科研是我的主责主业,在业余时间,我会继续进行攀登,在工作和攀登中保持平衡。”

“在人生的道路上,向上的渴望从未停止。”他所追求的,就是不断在山峰之上逼近“那条线”、不断向前。


Baidu
map